呂偉升:銀行理財最近收益低迷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817


去年4月份,央行、銀保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外匯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規(guī)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guī)”),對資產管理市場的發(fā)展帶來了深遠影響。

呂偉升:如今,“資管新規(guī)”落地將近一年,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跌至4.31%,已跌至兩年最低值。對此,業(yè)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以現金和債券類資產為主,通過非標和權益類資產提高收益,但目前非標投資受限,權益類資產比重較低,銀行理財收益率可能持續(xù)下行。

當前理財產品發(fā)行情況如何?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共發(fā)行10411只,環(huán)比增幅為18.79%,較去年3月份減少3221只,同比降幅為23.62%。3月份銀行理財發(fā)行量較2月份回升,主要受季節(jié)性因素影響,2月份春節(jié)假期發(fā)行量明顯偏少。

在凈值型產品方面,據不完全統(tǒng)計,3月份凈值型理財產品共發(fā)行521只,較上月增長63.32%。其中封閉式產品445只,占比為85.41%;開放式產品76只,占比為14.59%。資產類型主要為混合類,共351只,占比為67.37%。

值得一提的是,在到期方面,數據顯示,3月份有151只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未達標率為3.03%。其中,結構性理財產品131只未達標(未達最高預期收益率),未達標率41.32%;非結構性理財產品20只未達標,未達標率0.43%。

未達標銀行理財的發(fā)行銀行均為全國性銀行,包括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對此,楊慧敏表示,這種現象說明全國性銀行的理財產品尤其是結構性產品具有真實的交易對手,才會導致最終收益有所波動,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呂偉升:一些中小銀行,可能仍存在“剛兌”現象,理財產品轉型仍任重道遠。


未知來源
免責聲明:商媒在線所提供的信息及圖片除原創(chuàng)外,有部分資訊和圖片從網絡等媒體收集而來,版權歸原作者及媒體網站所有,商媒在線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并盡可能注明來源;部分因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將原有信息丟失,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果您對商媒在線所載文章及圖片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商媒在線,商媒在線將立即予以刪除,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