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十年 不妨學學歐洲這些最新經驗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335


據報道,今年是我國出臺“限塑令”十周年,然而,有調查報告顯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零售場所,執(zhí)行“限塑令”的情況都不容樂觀。

塑料購物袋等傳統(tǒng)一次性塑料制品帶來的污染非但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隨著快遞、外賣等新興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而愈演愈烈。

在這種情況下,以聚乳酸(PLA)為代表的“可降解塑料”方案被推出。但PLA并非解決之道,其降解需要自然界基本無法達到的50攝氏度以上高溫和一定濕度。

披著環(huán)保外衣的可降解塑料盲目投入市場,刺激消費者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裝,并對傳統(tǒng)塑料分類回收造成影響。另外,PLA使用玉米淀粉生產,而目前中國每年仍需進口數百萬噸玉米以滿足其他需求,可降解塑料產業(yè)的需求將加劇這一缺口。最重要的是,可降解塑料方案仍延續(xù)一次性塑料的消費模式,并非循環(huán)經濟下的可持續(xù)消費。

最近,歐盟委員會發(fā)布《歐洲循環(huán)經濟中的塑料戰(zhàn)略》,提出到2030年之前,歐盟市場上全部塑料包裝實現重復使用或循環(huán)再生。到2030年,歐盟市場上過半的塑料垃圾要被回收利用。

英國在其2018年1月公布的針對塑料包裝的規(guī)劃中,要求所有零售業(yè)小商戶塑料袋收費,推動大幅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德國在《防止和再生利用包裝廢物條例》中,則通過押金制度推動部分塑料制品的回收卓有成效。

歐盟地區(qū)歷來是國際社會環(huán)境政策的領導者和推動者。借鑒歐盟經驗,中國也應“升級”制定更為嚴格的“限塑令”。從中國自身來講,我們參考這些回收環(huán)節(jié)的成功經驗,但同時也不能忽視末端處理解決塑料垃圾問題的局限,而是應該通過政策、經濟杠桿推動產業(yè)調整和消費轉型,實現前端減量,對接國際標準。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正在研究調整“限塑令”。今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正式向公眾征求意見,包括塑料袋在內的塑料生產、銷售、使用、回收等有望實現有法可依。這說明,在塑料垃圾危害上面,我國已有深刻認知,國家層面已經行動起來。

更多有關磁力泵的知識文章,請百度搜索“上海家耐磁力泵廠”官網,(https://www.shcilibeng.com)更豐富、更全面的“磁力泵”、“高溫磁力泵”、“高壓磁力泵”、“高溫高壓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高壓磁力漩渦泵”、“自吸式磁力泵”原創(chuàng)知識文章、技術資料、故障解決方案等您來分享!銷售咨詢技術熱線:02164096960 ;13601667253。

未知來源
免責聲明:商媒在線所提供的信息及圖片除原創(chuàng)外,有部分資訊和圖片從網絡等媒體收集而來,版權歸原作者及媒體網站所有,商媒在線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權信息并盡可能注明來源;部分因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將原有信息丟失,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果您對商媒在線所載文章及圖片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商媒在線,商媒在線將立即予以刪除,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資訊